BFM高壓并聯(lián)電容器
1、 BFM高壓并聯(lián)電容器概述
1.1本說明書適用于頻率50Hz交流電力系統(tǒng)用并聯(lián)電容器(以下簡稱電容器),該電容器主要來提高電網(wǎng)功率。
1.2 電容器有BAM型、BFM型等系列,
2、 高壓并聯(lián)電容器主要性能指標
2.1、電容器安裝運行環(huán)境溫度范圍為-40℃~+45℃(即-40/B)。海拔高度不超過1000米。對安裝地點海拔高度超過1000米的電容器,訂貨時應特別加以說明。可定做用于-40/D溫度范圍的電容器。
2.2、電容器極間介質(zhì)應能承受下列二種試驗電壓之一,歷時 10S。
A、工頻交流電壓:Ut(∽)=2.15Un
B、直流電壓:Ut(-)=4.3Un
2.3、電容器端子與外殼的絕緣水平應能承受表 1 所列的試驗電壓。
絕緣等級 (Kv) | 電容器額定電壓 (Kv) | 絕緣水平(Kv) |
工頻試驗電壓1min | 雷沖擊試驗電壓 |
一般 | 淋雨 | 1.2~5/50μs.峰值 |
3 | 3.15 | 25 | 18 | 40 |
6 | 6.6/√3,6.3 | 30 | 23 | 60 |
10 | 10.5,11,12,11/√3 | 42 | 30 | 75 |
20 | 19,20 | 65 | 50 | 125 |
2.4 電容器具有表2所示的工頻穩(wěn)態(tài)過電壓能力。
工頻過電壓 | **持續(xù)時間 | 說 明 |
1.10Un | 每24小時中8h | 系統(tǒng)電壓調(diào)整及波動 |
1.15Un | 每24小時中30min | 同上 |
1.2Un | 5min | 輕負荷時電壓上升 |
1.30Un | 1min | 同上 |
注:表中高于1.15Un的過電壓應在電容器的壽命期內(nèi)發(fā)生不超過200次。
2.5、電容器允許在由于電壓升高及高次諧波共同作用造成的有效值為1.3In的穩(wěn)定過電流下運行,對于電容器具有**正偏差的電容器,這個過電流允許達到1.43In。
2.6、電容器的實測電容值與額定值之差不超過額定值的-5%∽+10%,三相電容器中任何兩線路端子間測得**與*小電容值之比值應不大于1.08。
2.7、電容器在工頻額定電壓下,溫度為20℃時的損耗角正切值(tgδ)為全膜介質(zhì)電容器:tgδ≤0.0005
2.8、內(nèi)部裝有放電電阻的電容器,與電源斷開后,能在10分鐘內(nèi)由額定電壓的峰值降到75伏以下。若要在5分鐘內(nèi)由額定電壓的峰值降到50伏以下,則應在訂貨時特別加以說明。
3 高壓并聯(lián)電容器結構特征
3.1、電容器由箱殼和芯子組成,箱殼用薄鋼板密封焊接制成,箱殼蓋上焊有出線瓷套,箱殼兩側有供安裝用的吊攀,一側吊攀裝有接地螺栓。
3.2、電容器芯子由若干個元件和絕緣件組合而成。元件由作為極板的鋁箔中間夾聚丙烯薄膜介質(zhì)經(jīng)卷繞而成。芯子中的元件按一定的串聯(lián)方式連接,以滿足不同電壓和容量的要求。
3.3、3.3 6kV、10kV三相電容器內(nèi)部為星型接線。
4 高壓并聯(lián)電容器安裝調(diào)試
4.1、用戶在安裝電容器之前,應先對電容器進行外觀檢查,檢查銘牌與所訂電容器規(guī)格是否相符,箱殼、瓷套、出線導桿等是否有損傷及滲漏油。
4.2、電容器安裝運行地區(qū)的環(huán)境空氣溫度應與其溫度類別相適應。
4.3、電容器安裝應便于對流和輻射來散發(fā)由電容器損耗產(chǎn)生的熱量。對于封閉間的通風應使空氣在每一單元周圍良好地流通。建議電容器可安裝在鐵架上,分層布置不宜超過三層,每層不應超過兩排。為保持通風良好,每層電容器間距不應小于100mm,排距不應小于200mm。電容器底部距地面戶內(nèi)產(chǎn)品不應小于200mm,戶外產(chǎn)品不應小于300mm。不得安裝妨礙空氣流通的水平間隔板,冷卻空氣的出風口應安裝在每組電容器的上面。
4.4、 當電容器裝上架子之前,要分配一次電容,使各串聯(lián)段的**與*小電容之比應不超過1.03,相與相之間電容的**值與*小值之比不超過1.08。
4.5、電容器的接線,應采用軟導線。在接線時,導電桿上承受的扭距:M12<15N ·m ,電容器的布置應使銘牌向外,以便于工作人員檢查。
4.6、當單相電容器的額定電壓與系統(tǒng)電壓相同時,可以將電容器外殼直接接地,接地部位應保持良好接觸。單相電容器電壓等級低于系統(tǒng)電壓采用星形或串聯(lián)使用時應將電容器外殼對地絕緣,其絕緣水平應不低于系統(tǒng)額定電壓。
4.7、當單相電容器的額定電壓為6.6/√3kV(或11/√3kV)采用星形接線用于6kV (或10kV)系統(tǒng)時,允許電容器外殼直接接地使用。
4.8、高壓并聯(lián)電容器除上所述還應考慮以下幾點:
4.8.1、當電容器直接與感應電動機并接時,為防止電動機從電源斷開時發(fā)生自激,引起電容器上的電壓升高,必須使電容器電流小于等于電動機空載電流的90%。
4.8.2、當電容器安裝地點的系統(tǒng)諧波分量超過規(guī)程規(guī)定時,應考慮加載串聯(lián)電抗器。
4.9、無論是三角形連接或者是星形連接的三相電容器,在任意兩個線路端子測得的電容用C1、C2和C3來表示,如能滿足4.6條所規(guī)定的對稱性要求,則電容器的容量Q可由下列公式算出:Q= 2/3×(C1 +C2+C3)ωUn2×10-3
式中:C1、C2和C3均以μF計,Un以kV計,Q以 kvar計。
4.10、電容器投運前應進行驗收試驗,此項試驗的目的是檢驗電容器在運輸中有否受到損傷,以確保投運的電容器是良好的,試驗按GB/T 11024.1-2001《標稱電壓1kV以上交流電力系統(tǒng)用并聯(lián)電容器》標準進行,推薦進行下列項目的試驗。
a. 測量電容。
b. 耐壓試驗,試驗電壓應為出廠試驗值的75%或更低。
c. 復測電容。測量可用數(shù)字式電容表,或用電流電壓測量。測量結果應與銘牌相符。
5 高壓并聯(lián)電容器使用維護
5.1 電容器的額定電壓應不低于所接入的系統(tǒng)的**運行電壓,并且還要考慮接入電容器后所引起的電壓升高。為降低諧波及其它影響而接入串聯(lián)電抗器時電容器端子上的電壓將高于系統(tǒng)運行電壓,此時有必要選用額定電壓較高的電容器。
5.2 輕載荷時電容器端子上的電壓升高較多,在這種情況下應切出部分或全部電容器。
5.3 電容器的允許**工頻電壓和相應時間見表2。
5.4 當投入電容器特別是投入與已通電的其他電容器相并聯(lián)運行時,有可能產(chǎn)生高頻和高幅值的過渡過電流。為了將這些過渡過電流降低到電容器和有關設備所能承受的程度,可在電容器組的電源電路中串入電抗器。
5.5 除輕載荷下不長于5min的電壓升高(見表2)外,不應使電容器在超過2.6條所允許的過電流下運行。如果電容器電流超過了2.6條的規(guī)定,而電壓仍在表2允許限度之內(nèi),則應測出主要的諧波以便采取*佳的對策。下面的處理辦法對降低電流有作用:
(1)將一些或所有的電容器移裝到系統(tǒng)別的部位。
(2)在電容器的電源電路中接入串聯(lián)電抗器,將電路的諧振頻率降低到低于主要的干擾諧波頻率之下。
(3)增加連接在整流器近旁的電容器的電容值。
5.6 用于投切電容器組的高壓斷路器的額定電流不小于1.5倍電容器組額定電流,且應選用無重擊穿的高壓斷路器,對于要求切除短路故障的高壓斷路器,其額定開斷電流應大于裝置安裝地點系統(tǒng)的短路電流。
5.7 電容器應采取適當保護措施,保護方式有外部熔斷器保護、繼電保護等。
5.8 當選用外熔斷器作電容器保護時,熔斷器的額定電流應按熔絲的特性和接通時的涌流來選定,一般選電容器額定電流的1.5~1.8倍為宜。
5.9 易于受到高的雷電過電壓的電容器,應選用合適的避雷器進行大氣過電壓保護,避雷器應盡量靠近電容器放置。避雷器應能承擔電容器的、尤其是大電容器組的放電電流。
5.10 當接入電容器組的母線電壓超出表2中規(guī)定的長期工作電壓**值時,禁止將電容器投入。
5.11 當電容器在斷開電源一段時間以后其內(nèi)部的電介質(zhì)的溫度可能降低到溫度類別的下限溫度以下時,應避免進行電容器的投入操作。
5.12 當環(huán)境溫度超過電容器溫度類別的上限值時,應采用人工冷卻(安裝風扇)或?qū)㈦娙萜鹘M退出運行。
5.13 安裝地點溫度的檢查和電容器外殼上*熱點的溫度的檢查可以通過水銀溫度計等進行,并且須做好溫度記錄(特別是夏季)。
5.14 對運行的電容器的外觀檢查建議每天都要進行,如發(fā)現(xiàn)箱殼鼓肚變形應停止使用,以免發(fā)生事故。
5.15 電容器套管表面不應積滿灰塵和其它臟東西,以防止發(fā)生污閃事故。
5.16 電容器組中所有電氣連接(通電的匯流排、熔斷器、放電線圈、斷路器、接地線等)必須緊固可靠,任何接觸或連接不良都可能發(fā)生電弧引起高頻振蕩。
5.17 電容器在運行過程中,一旦出現(xiàn)報警、跳開關等情況,應查明原因,在未查明原因前,不得重新合上開關。
5.18 電容器組每次從電網(wǎng)斷開后,其放電應該自動進行。為了保護電容器組,自動放電裝置應與電容器直接并聯(lián)(中間無斷路器、閘刀開關和熔斷器等)。與電動機直接連接的電容器組,可以不另裝放電裝置。
5.19 在接觸自電網(wǎng)斷開的電容器的導電部分前,即使電容器已經(jīng)自動運行,還必須用絕緣的接地金屬棒,短路電容器的出線端,進行單獨放電。
6高壓并聯(lián)電容器修理
6.1在運行或運輸過程中如發(fā)現(xiàn)電容器外殼滲油,可用錫鉛焊料和烙鐵修補。瓷套滲油的修理應在專門工廠中進行。
6.2電容器發(fā)生對地絕緣損壞,電容及損耗角正切值增大,開路等故障,需在有專門修理設備的工廠中才能修理。
7高壓并聯(lián)電容器運輸貯存
7.1電容器必須裝在木箱內(nèi)。電容器之間墊以軟墊以防油漆損壞。在搬運木箱時,嚴禁將木箱倒置及在地上翻滾。
7.2在搬運電容器時,嚴禁搬拿電容器瓷套,以免損傷套管的焊接部位,造成滲漏油。
8電容器安裝容量確定
8.1已知負荷功率為P,補償前的功率因數(shù)cosφ1,需提高功率因數(shù)到cosφ2,所需電容器的容量Q可按下式計算:
Q=P(√1/coc2φ1-1-√1/coc2φ2-1) Kvar
常用電容器規(guī)格
序號 code | 產(chǎn)品型號及規(guī)格 Types&models | 額定電壓 Rated voltage (kv) | 額壓容量 Rated capacity (kvar) | 額定電容 Rated capacity (μF) | 相數(shù) Number of phases |
1 | BAM0.75-18-1W | 0.75 | 18 | 101.9 | 1(3) |
2 | BAM0.75-20-1W | 0.75 | 20 | 113.2 | 1(3) |
3 | BAM0.75-25-1W | 0.75 | 25 | 141.5 | 1(3) |
4 | BAM0.75-30-1W | 0.75 | 30 | 169.8 | 1(3) |
5 | BAM1.05-30-1W | 1.05 | 30 | 86.6 | 1(3) |
6 | BAM1.05-50-1W | 1.05 | 50 | 144.1 | 1(3) |
7 | BAM1.05-60-1W | 1.05 | 60 | 173.2 | 1(3) |
8 | BAM1.05-100-1W | 1.05 | 100 | 288.7 | 1(3) |
9 | BAM3.15-100-1W | 3.15 | 100 | 32.1 | 1(3) |
10 | BAM3.15-200-1W | 3.15 | 200 | 64.2 | 1(3) |
11 | BAM6.3-12-1W | 6.3 | 12 | 0.95 | 1(3) |
12 | BAM6.3-14-1W | 6.3 | 14 | 1.1 | 1(3) |
13 | BAM6.3-16-1W | 6.3 | 16 | 1.2 | 1(3) |
14 | BAM6.3-18-1W | 6.3 | 18 | 1.4 | 1(3) |
15 | BAM6.3-30-1W | 6.3 | 30 | 2.4 | 1(3) |
16 | BAM6.3-40-1W | 6.3 | 40 | 3.2 | 1(3) |
17 | BAM6.3-50-1W | 6.3 | 50 | 4.0 | 1(3) |
18 | BAM6.3-80-1W | 6.3 | 80 | 6.4 | 1(3) |
19 | BAM6.3-100-1W | 6.3 | 100 | 8.0 | 1(3) |
20 | BAM6.3-150-1W | 6.3 | 150 | 12.0 | 1(3) |
21 | BAM6.3-200-1W | 6.3 | 200 | 16.1 | 1(3) |
22 | BAM6.3-334-1W | 6.3 | 334 | 26.8 | 1(3) |
23 | BAM6.6/√3-50-1W | 6.6/√3 | 50 | 11.0 | 1(3) |
24 | BAM6.6/√3-80-1W | 6.6/√3 | 80 | 17.6 | 1(3) |
25 | BAM6.6/√3-100-1W
| 6.6/√3 | 100 | 21.9 | 1(3) |
26 | BAM6.6/√3-150-1W | 6.6/√3 | 150 | 32.9 | 1(3) |
27 | BAM6.6/√3-200-1W | 6.6/√3 | 200 | 43.9 | 1(3) |
28 | BAM6.6/√3-334-1W | 6.6/√3 | 334 | 73.2 | 1(3) |
29 | BFM6.6-30-1W | 6.6 | 30 | 2.2 | 1(3) |
30 | BFM6.6-50-1W | 6.6 | 50 | 3.6 | 1(3) |
31 | BFM6.6-100-1W | 6.6 | 100 | 7.3 | 1(3) |
32 | BFM6.6-150-1W | 6.6 | 150 | 10.9 | 1(3) |
33 | BFM6.6-200-1W | 6.6 | 200 | 14.6 | 1(3) |
34 | BFM6.6-334-1W | 6.6 | 334 | 24.4 | 1(3) |
35 | BAM10.5-12-1W | 10.5 | 12 | 0.34 | 1(3) |
36 | BAM10.5-14-1W | 10.5 | 14 | 0.4 | 1(3) |
37 | BAM10.5-16-1W | 10.5 | 16 | 0.46 | 1(3) |
38 | BAM10.5-18-1W | 10.5 | 18 | 0.52 | 1(3) |
39 | BAM10.5-30-1W | 10.5 | 30 | 0.86 | 1(3) |
40 | BAM10.5-40-1W | 10.5 | 40 | 1.2 | 1(3) |
41 | BAM10.5-50-1W | 10.5 | 50 | 1.4 | 1(3) |
42 | BAM10.5-80-1W | 10.5 | 80 | 2.3 | 1(3) |
43 | BAM10.5-100-1W | 10.5 | 100 | 2.9 | 1(3) |
44 | BAM10.5-150-1W | 10.5 | 150 | 4.3 | 1(3) |
45 | BAM10.5-200-1W | 10.5 | 200 | 5.8 | 1(3) |
46 | BAM10.5-334-1W | 1.05 | 334 | 9.6 | 1(3)
|